迟姓的追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1:43:40
在网上本人看到很多对迟姓的由来 我也姓迟 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1.首先纠正尉迟的尉念(yu)不念(wei),听祖上说过尉,迟本一家的.
2.尉迟姓加入汉姓也是民族融合的结果,而司马迁史记记载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其实也是炎黄后裔,只是居住环境的不同,造成民风民俗的改变.
3.本人现在居住在新疆,从小学习新疆地方史的时候,知道有一个于阗古国,很巧合的是,那里上至皇族下到子民都姓尉迟,于阗古国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和田地区,那里盛产美和田美玉,史书上记载于阗古国是信奉佛教的,而当伊斯兰教侵入西域地区时,于阗古国上下顽强抵抗,是最后一个灭亡的佛教西域国.所以在当今维族人仍还赋予和田人,刚强倔强的性格.由于对自己根的追溯,我去了趟和田,不知什么原因,我发现与和田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与年逾古稀的老人攀谈,老人口述当时于阗古国灭亡前后的事情,说是仍有包括贵族在内的于田子民抵制入侵者的统治,冒着生命危险离开了居住近千年的故乡,由于外部文化由西部侵入,故大部分人往南逃亡天竺,往东逃亡汉地,而逃亡汉地的于阗人又和鲜卑族存在什么关系呢??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给我们尉,迟姓人家一个交代. -迟梦石

寻根溯源
迟姓来源有三:
1、据《姓氏考略》、《姓源》所载,殷贤人迟任之后,以祖父名为氏。
2、出自樊姓。据《姓谱》所载,孔子弟子樊须,字子迟,故亦作樊迟,其后有迟姓。
3、出自他族或他放改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改尉迟氏为迟姓;后魏鲜卑安迟氏入中原后改为单姓安与迟;清满洲八旗姓迟佳氏后改为迟姓;今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迟任。传说中远古时人,殷之贤者。商代盘庚迁都于殷,臣民不愿搬迁,多发怨言,盘庚乃作书告谕其子民,并引用迟任之言:“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臣民闻后,皆心悦诚服,迁都之事遂顺利进行。迟任之后以祖父名为氏,称迟姓,并尊迟任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起源于殷商时代的迟姓,其最早的发祥地应在盘庚迁后之新都——殷,即今河南商丘一带。历商周之时光飞逝,政权更迭,迟姓渐离开祖居之地,播迁他乡。《汉书·王莽传》中载有:“平原女子迟昭平,……”,表明在两汉之交已有迟姓落籍平原郡,平原之故城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说明后世曾长期昌盛于山东的迟姓进入该省甚早。由于迟姓长期以来表现得较为沉寂,故很难让人把握其准确的播迁脉落。北魏时,汉化改革,有尉迟氏更为迟姓,孝文帝迁都洛阳,他们则更多的盘桓于北都太原及其附近,并与原先繁衍于此地之迟姓汉人相融合,经繁衍发展,后来迟姓昌盛为该郡之大族,是故后世迟姓有以太原为其郡望堂号的。隋唐两代,太原迟姓由于仕宦、谋生、避难、寻求新的生存环境等原因渐扩散至陕西、河北、河南以及山东等地。唐末五代十国以后,迟姓渐南迁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诸省。南宋偏安江南以及灭南宋以后,更加剧了迟姓南迁的步伐,迟姓更广泛的播迁于华南、中南之地。元朝末年,国家腐败,导致农民四起,他们为争夺王权而相互攻杀,加之灾疫连绵,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河北、河南“积骨成丘”,山东、皖北“人口鲜少”。大明甫定江山,便制订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而山西由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未曾伤筋动骨,是故明初,山西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有迟姓入居辽东。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迟姓入填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等地之迟姓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东三省,其中含有山西洪洞之移民后裔,他们扎根于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