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吴宫政变是怎么一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4:02:52
有人吗

误信公孙渊

吴嘉禾元年,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派使者向孙权称臣,因为当时公孙渊是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渊的叛魏称臣的举止让孙权异常自得,打算派遣使者去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更派张弥等将兵万人支援。对此,文武大臣都极力反对,声言这是公孙渊的计谋,因为他背叛魏国后受到压迫,想利用东吴来对抗魏国,所以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只需派个使者去即可。可孙权不听群臣所劝,坚持派了使者和将领前去。事实证明,孙权果然上了公孙渊的当,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者,又归降了曹魏一方。这使得孙权勃然大怒,声称:“我活了六十岁,还没有被这样的人所骗,要不杀掉这个鼠辈,我还有什么脸面在皇帝位置上坐着!我一定要亲自去杀了这个小人,以解我心头之恨。”这次没有任何胜算把握的战争,最终在大家的苦苦劝说下被放弃。但孙权独断专行的决策,与他早期的表现截然相反。

与张昭较真

嘉禾元年,孙权由于没有听张昭的苦心相劝,一意孤行,派遣使者去辽东,结果自取其辱。张昭一气之下装病在家。孙权闻知后很生气,命人弄来泥土,将张昭家的门口堵住。张昭气愤之余,也让家人从里边也用泥土堵住,自己干脆不出门了。虽然后来孙权亲自求张昭出门才化解了这场闹剧,但与其前期的虚怀若谷相比,孙权明显变得固步自封起来。

残害陆逊等贤臣

嘉禾三年,孙权设立中书校事,以监察各级官吏。而校事吕壹等人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又十分残忍,使得许多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重臣陆逊,也不敢尽言直谏,只能与潘浚窃窃私议,“言至流涕”。赤乌四年,由于太子孙登早逝,东吴朝政陷入太子之争。孙权听信谗言,有意废黜新立太子孙和,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并请求到建业来面述自己的意见,孙权不但不许陆逊还都建业,还以亲附太子之名处罚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放外地。此外,孙权还多次派遣使者前去责骂陆逊,由此陆逊忧伤过度,含恨而亡。如此令人心寒的行径,也与之早年对陆逊的重用成鲜明对比。

骄奢淫逸 为所欲为

孙权到了晚年,骄奢淫逸,又好神仙术,一度遣将入海求亶州仙山,导致吴国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由此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人民经常起义反抗。当时陆逊曾上书,劝谏孙权实行恩德治国,放宽刑罚,并减轻赋税。孙权却在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