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公子WHO知道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6:55:26
是谁?讲一下事迹,谢了

清末四公子
谭嗣同:
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父继洵,官湖北巡抚。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1884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后又游历西北、东南各省考察民情,结交名士。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丧权失地,群情愤慨。谭嗣同痛感自己的精力多敝于考据词章,无补于事,决心致力于维新变法。1895年与唐才常等在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首开湖南 维新之风。8月,北京成立强学会,即赴京自称康有为“私淑弟子”。
1896年,他以父命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待委,此间时往上海与梁启超讨论学问,研究变法理论。还潜心读书,与杨文会研讨佛学,撰成其代表性著作《仁学》。1897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等邀,回长沙创办新政。先后设立事务学堂、《湘学新报》(旬刊)、《湘报》(日刊)、南学会、武备学堂及保卫局,并筹办内河轮船、修筑湘粤铁路及开采矿产等。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由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时,为袁世凯出卖,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对维新派残酷镇压。谭嗣同拒绝出走。24日,被捕下狱。28日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等同被杀害,世称戊戌六君子。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陈三立:
生于1853年,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年少博才的陈三立才识通敏,“倜傥有大志”,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是清末戊戌变法时,唯一支持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的长子,有子陈寅恪,为建国后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吴保初:
1869一1913,清末维新派。字彦复,号君遂,吴长庆之子。与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倡导维新,时称"清末四公子"。曾任刑部山东司主事等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奏《陈时事疏》,倡导变法维新,被刑部压下,但在上海报纸发表。变法失败,他南归写《哭六君子》诗。辛丑以后,他又入京上疏,主旨支持光绪皇帝变法。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日本。后在上海《苏报》案中,保护人狱的章太炎。晚年中风,卒葬沪静安寺侧。著有《北山楼诗词文集》。

丁惠康:
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