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个诗句的解释及喻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2:51:2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还”的读音是什么)

这是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原诗是这样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的原意是:曾经见过壮阔广杳的沧海,便很难看见令自己震动的水域了;曾经见识过缭绕巫山的缠绵云雾,就很难轻易被云雾所迷惑了。如今我从争奇斗艳的花丛羊走过,却连回头一顾的兴致也没有,一半是因为潜心静修的缘故,另一半实在是为了你埃

这句话是他向公主要封的时候说的,上半句给他自己,而另一半给他非常喜欢的老婆--黑色的梦。

曾经,是生命里闪动着璀璨光亮的美好刹那;曾经,是爱过的耽美与隽永;曾经,也是再也唤不回的刻苦深情。
参考资料:http://www.jxclub.net/dispbbs.asp?boardid=50&id=18930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hai 2
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
这里头这个真和假的概念有很多层次,不是一个单纯的一个真和假,世上的人把假的东西都当作真的了,把真的东西反而把它作为假的了。贾宝玉真正一个有思想有头脑,有才能的人,有思想的人,但是人家都说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那个甄宝玉认为是有出息的,开始也跟贾宝玉也是一样一个脾气,但是到后来呢,甄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按照官方的道路去走,所以变成了真宝玉,所以真正没有才华的人,变成好样的,真正有本领的人变成是假的,不行的,就是真假混淆,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注释】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