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民主党派 什么是无党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7:17:52

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无党派民主人士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个历史概念,有特定的含义,专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参加了人民民主运动的知名人士。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国共两党签定了“双十协定”,决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事”。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郭沫若、莫德惠等9位无党无派代表以“社会贤达”身份出席会议。国民党发动内战后,“社会贤达”发生了分化,其中郭沫若等人反对内战,参加了民主反蒋活动,莫德惠等人则依附国民党,参加了国民大会和国民政府,败坏了社会贤达的声誉。因此,“社会贤达”这个称谓为不少民主人士所反感。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5日,郭沫若等无党派知名人士致电毛泽东主席,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为了与以往的社会贤达相区别,最先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1949年筹备新政协时,中国共产党经与各方协商,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当时郭沫若、马寅初、张奚若、李达、董鲁安(于力)、符定一、欧阳予倩、洪深、吴有训、王之相、丁燮林、周谷城等12人,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参加了政协会议。
  周恩来曾于1949年6月19日对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与实质做过专门说明:“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他们在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但实质上是有党派性的。”
  中央统战部也曾于1951年6月16日在复西北局统战部的函中对“民主人士”做过专门说明:“‘民主人士’是对参加人民民主运动的某些党外人士(包括有党派和无党派)的一种政治称号。一般的说‘民主人士’应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是解放前多少参加过人民民主运动(包括起义在内),或在解放前采取善意中立态度而在解放后参加人民民主运动。二是在中间阶层或民主党派中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