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些和《红与黑》气氛.手法.含义相似的名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05:13

1.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主题方面相同,均描写了主人公的奋斗史

2.卡夫卡的《变形记》
同样有深入的心理描写

3.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红与黑》是欧美当代文学中意识流小说的先河。而《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

4.霍桑的《红字》
大量心理描写分析

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人物病态心理和犯罪心理的分析

和司汤达的《红与黑》在心理描写上大量语言描写等同。司汤达也开创了“心理小说”的先河

6.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同样大量采用“独白”式的手法。

7.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同样通过时代对人物性格和思想所产生的作用。

8.米切尔的《飘》
也是表现出了一个人在时代的巨大变化过程中把握自己的命运。

司汤达从1817年开始发表作品。处女作是在意大利完成的,名为《意大利绘画史》。不久,他首次用司汤达这个笔名,发表了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从1823年到1825年,他陆续发表了后来收在文论集《拉辛和莎士比亚》中的文章。此后,他转入小说创作。1827年发表了《阿尔芒斯》,1829年发表了著名短篇《瓦尼娜·瓦尼尼》。他的代表作《红与黑》于1829年动笔,1830年脱稿。1832年到1842年,是司汤达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拮据,疾病缠身,环境恶劣。但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时期。他写作了长篇小说《吕西安·娄万》(又名《红与白》),《巴马修道院》,长篇自传《亨利·勃吕拉传》,还写了十数篇短篇小说。在1842年3月23日司汤达逝世时,他手头还有好几部未完成的手稿。
<高老头>

包法利夫人,
楼上的飘应该不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