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克服职场的惰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0:07:06
我是一名老师,已经工作第四年了,现在发现越来越没有激情,而且都快不会笑了。每天就像是在混日子,繁重的工作使得我每天都灰头土脸的,原来我是最爱美的,现在来化妆都嫌麻烦了,真怕这样下去对自己对学生都会造成损失?

厌倦与角色定位

我认为,工作有厌倦期这种说法不准确。首先,对工作产生厌倦与心理期望有关。当一个人的梦想放到现实中反差太大,或者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回事时,就容易产生疲劳感,用心理学的概念,这是“角色模糊”导致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其次,对所从事的职业适应能力不强,也会疲倦,特别是那些压力大、挑战性强的职业,对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当职业目标实现总是让人感到非常困难,甚至没有实现的可能时,人也会厌倦,哪怕原本很热爱的工作。这就好比,一个人老是跳着才能拿到东西,那么他很容易就会劳累。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工作太轻松。也就是说,当工作要求远远低于能力的发挥时,也易厌倦,因为这种情形下的人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就会把工作看成一种简单而枯燥的重复。

所以,即使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要对其幻想太多,干工作别干伤了。

职场最大的敌人:惰性

朋友文辉去年辞职下海,谁知商海变化无常,风险太大,不到一年时间,文辉的十多万投资便赔了个精光。而这时又逢妻子下岗、女儿生病,一家人日子有点揭不开锅了。无奈之下,文辉只得拉下脸皮找朋友借钱。看他的处境确实可怜,朋友们于是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为了让尽快改变文辉的境况,本着治病治本的原则,我和几个朋友便四处托人打听,帮文辉找工作。可对于我们辛苦找来的工作,文辉干不上两天就不干了。而且还不停地向我们抱怨工作太累、收入太少、太受管制。从此当起了无业游民,天天无所事事,追着朋友们借钱。朋友们看到他这样,便不再像过去那样帮他,而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了。
文辉的事让我想起曾听过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家,总是尽自己的所能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某山区的一个村子很穷,穷得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于是他便决定向那个穷山村捐一笔钱,用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捐钱之前,企业家决定亲自到那个村子看看。他去了一户村民家里,在那个黑洞洞的屋子里,他看到那家人正在吃饭。他们没有桌子,没有凳子,甚至连双筷子也没有。一家人就这样捧着饭碗蹲在地上,用手抓着饭吃。看到这一幕,企业家有了一种揪心的感觉,恨不得立刻就能改变这个村的现状,他决定回去后要做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