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07:25:35
哲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经常要考的题目,请高人指点。

孟子的“不忍人”:
孟子思想中,为一般人所熟知的,是他的性善论。但是性善是什麼意思?何以要说性善?人人都是性善吗?性善论的理据又是什麼?这些问题许多人不见得答得上来。
孔子以「不安」说仁,到孟子则以「不忍」说仁,但其理据是一致的。在<公孙丑上>孟子引述「孺子将入井」为例,来指陈心善即是性善。

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

这里有一个问题:人有怵惕恻隐之心或许可从上面这个例子证明,但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如何证明?孟子为何在说了恻隐之心后,可以毫无根据下,一连串带出羞恶、辞让、是非之心。1有人就质疑孟子如此之推论是不合逻辑之论证。而林忆芝(以下简称林氏)<孟子不忍人之心释义>一文(以下简称林文),刊於<<鹅湖学志>>第二十五期(台北:鹅湖月刊杂志社,2000年12月)最主要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分析「不忍人之心」的性质及其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关系。以为孟子释疑之用心,可为感佩。但是由於其对孟子的思想脉络间有诸多的曲解,落入不很相应的知识的思辨,反而节外生枝,减弱了孟子精彩之处,也限制、模糊了孟子道性善的全幅意义。笔者即依其较有问题的章节为主干,尝试以当代新儒家之义理为主,略作评述之。

二、「孺子将入於井章」的涵意

在「孺子将入井」一例中林氏说道:

「乍见」、「孺子」、「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等,是这个假设中十分重要的条件。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陈特【伦理学释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页274。
有了这些条件的限制,可以免除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