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赵敦华著)应当重点去把握那些人物及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4:24:54
请问哪些大侠能帮帮小弟,我要考伦理学的研究生,其中有一门专业课是《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本科时候没有系统学过。
现在遇到了困难,请各位行家帮帮小弟啊!
这门课程应当如何去学习啊!
万分感谢!
还有谁能帮助我一下?

西方哲学有两种学法:
一种是为了考试而学,主要记住哲学家的著名论题或者概念,基本上可以应付考试了。
另一种是为了理解而学,需要理解哲学思辨,并将之与哲学家的整个体系联系起来,从而把握哲学家的思维方式。
——专家语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

请参考下述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与评论家伯兰特·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的一部哲学名著,出版于1945年,全面考察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罗素将哲学看作某种介乎神学和宗教之间的东西,基于对哲学的这种理解,他认为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来自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把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揭示了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科学与宗教、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是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与哲学交互作用的。在世界哲学理论宝库中,由名家撰写的《西方哲学史》不止一部,而罗素的这部著作却颇具特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所论述的主题:哲学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的独立的思考,而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作者把哲学家既看作果,也视为因,认为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也可能是塑造后来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正因如此,全书在讨论哲学派别和哲学家时,往往并不看其学术地位,而是按照其对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来决定详略取舍。另外,罗素主张在哲学史中要插入一些纯粹社会史性质的篇章,不这样做就很难理解某一时期的哲学思潮,因而书中对一般历史的叙述也比同类著作做得要多。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书上、下两卷约80万字,但作者学识渊博,又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因此书中文字优美流畅,注释旁征博引,读起来并无枯燥晦涩之感。

作者1950年以《哲学 数学 文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哲学史》是他的获奖代表作。

【相关著作】
1、《西方的智慧》,(英)伯兰特·罗素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2、《罗素哲学译述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