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3:13:58
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为 赋 比 兴 是什么意思?古代的艺术表现手法还有哪些?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七月》写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用美的民俗生活画

我想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修辞吧!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其他:借景(物)抒情;寓情于景(或物);烘托;联想和想象;用典;比喻;比拟;夸张;含蓄;虚写和实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托物寓意;象征;衬托;设问;借代;对比;对偶;抑扬

赋、比、兴历史上解释的人很多,说法也不一样。多是从德治教化方面来的,虽然也说出了一些特点,但是逐本求末,别有用心。纯按文学的角度来看,赋、比、兴其实是文学写作的三种最基本方法。因此朱熹的解释应该是最为恰当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用比较直白的话说,赋就是直接说事写感。比就是做比喻。兴就是起兴、联想。此三者正是写作不可缺少的三种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直接发感慨,我在夏天给老爷做大衣,到了冬天我却没衣服穿,日子可怎么过啊!



《国风·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美人真漂亮,这里好象这个,那里好象那个,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