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据十九”是韩愈的那篇著作中写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7:22:22
拜谢!

中唐以后,吴文化地区成了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遂有韩愈“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据十九”之叹。

应该只是感叹吧,没有文章记载?^_^

送陆歙州诗序

(陆傪也,或无诗字,或作《送陆员外出刺歙州诗并序》。并一本自此下为第二十卷。)

贞元十八年二月十八日,祠部员外郎陆君出刺歙州,朝廷夙夜之贤,都邑游居之良,(居,一作从。)赍咨涕Д,咸以为不当去。歙,大州也;刺史,尊官也;由郎官而往者,前后相望也。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宣使之所察,歙为富州。宰臣之所荐闻,天子之所选用,其不轻而重也,较然矣。如是而赍咨涕Д,以为不当去者:陆君之道,行乎朝廷,则天下望其赐;刺一州,则专而不能咸;(或作或,而属下句。方从阁本作咸,而属上句。今按:《庄子》有“周遍咸”之语,方本得之。)先一州而后天下,岂吾君与吾相之心哉?(先上诸本有谓字。方从阁本云:“杭本讹咸作或,然尚无谓字,蜀本始作或,为今本易为作谓,讹转甚也。”)于是昌黎韩愈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作诗曰:

我衣之华兮,我佩之光;(华一作美。)陆君之去兮,谁与翱翔。(诸本如此。方从阁、杭本,光、翔下皆有兮字,去下无兮字。今按:古诗赋有句句用韵及语助者,《赓歌》是也;有隔句用韵及兮,而兮在上句之末,韵在下句之末者,《骚经》是也;有隔句用韵,而上句不韵不兮,下句押韵有兮者,《橘颂》之类是也。今此诗方本若用《赓歌》之例,则华、光有兮而不韵,其去字一句,又并无也;若用《骚经》之例,则光、翔当用韵,而不当有兮,华虽可以有兮,而去复不可以无兮也;若用《橘颂》之例,则下三句为合,而首句不当有兮也。韩公深于《骚》者,不应如此。盖方所从之本失之也。今定从诸本,以《骚经》及贾谊《吊屈》首章为例。若欲以《橘颂》为例,则止去方本首句一兮字,尤为简便。但无此本,不敢以意创耳。)敛此大惠兮,施于一州;今其去矣,胡不为留?我作此诗,歌于逵道;无疾其驱,天子有诏。

韩愈《送陆歙州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