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泰山上作元好问的词谁帮我解析一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4:52:55
1从上片看,作者如何表现泰山壮伟气势的?
2从全词看,抒发了作者怎样情怀?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北魏鲜卑拓跋氏的后裔,北魏孝文帝进改姓为元。他的远祖元结,是唐代著名诗人。从他的高祖到社父,世代为宦。父亲元德明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负诗名,著有《东岩集》(已佚)。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便过继给叔父元格。元格携之宦游四方,得以历览河山景胜。他七岁能诗,被目为神童。十一岁在冀州昨到金代古文家路铎指教,十四岁拜陵州郝天挺为师,肆意经传,贯串百家。二十二岁,元好问开始经历忧患。是年蒙古成吉思率军攻金,金宣宗贞元年(1213)冬,中都大兴府被围。次年忻州城破,元好问之兄元好古死于城中,元好问仅以身免。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不就选。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此后数年间历官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天兴元年(1232)因居危城,任尚书省掾,左司都事。是年冬,金哀宗出逃。二年正月,元帅崔立叛金,以京城降蒙古。五月,元好问在离乱中抱友人幼子白朴(后为元代著名戏曲家),随被俘官吏北渡黄河,羁管聊城。蒙古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四十六岁的元好问摆脱羁管,移居冠县。五十岁时,携家回到阔别二十五年之久的故乡秀容,此后主要致力保存金代一百二十余年的文化,纂成金诗总集《中州集》,同时还有这编写金史著作《壬辰杂编》。在收集资料和访诗过程中,他长期来往于晋、冀、鲁、豫等地,得以纵览山川景胜。蒙古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于河北获鹿,归葬秀容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终年六十八岁。
:[清平乐]·《泰山上作》: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漳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豪。

【注释\赏析】:
蒙古灭金之后 ,元好问感慨故国沦亡 ,不愿为官 。公元1236 年3 月 ,他与一位友人赴泰安旅行,在三十天的行程中,他游览了东岳泰山并写下了《清平乐》等词。在词中,元问好表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时世事得失的闲淡心情。
词一开篇,便展现了一派苍莽景象。夕阳的余晖照遍了眼前的山峦河流,词人在泰山上极目远望,四周景物历历在目。此句全从杜甫《次容灵岸》诗中的“落落展清眺”一句来,概括了能见到的总印象,给人以开阔而清的视觉感受。接下来另起一笔,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