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与邪淫!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2:40:29
请问我国的古代圣贤对邪淫有什么看法吗?尤其是孔子!外国的先知们都有看法啊,释迦牟尼等啊!我想知道我国的先知对邪淫怎么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关于艺术的审美标准的命题,见于《论语·八佾》。孔子从其高度强调的美善统一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他对艺术的审美标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孔子所提出的审美标准。也就是说,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符合“礼”的规范,是审美的情感。在孔子看来,在艺术作品中,如果情感的表现超出了适当的限度,使欢乐的情感的表现成丁放肆的享乐,悲哀的情感的表现成了无限的悲伤,这样的艺术作品就是有害的。孔子的这一审美标准,也就是“中和”的原则。“和”的这一概念,在孔子以前就有了。孔子继承了春秋时期的这种“和”的美学思想。孔于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孔于整个美学就是强调“和”,强调“中庸”。孔子这一思想为后来儒家美学所继承和发挥,直接导致了后来以“温柔敦厚”为艺术内容的“诗教”的建立。孔子提出的中和之美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很多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都是以这个“和”字为核心的。就这一审美标准的合理意义来说,它要求对立因素在审美对象中应该和谐、统一,但也有其局限性,常常成为反对艺术反映尖锐社会矛盾、揭露统治阶级暴政的口实。这一思想不仅决定性地影响了我国艺术的内容,而且,也影响了我国艺术的风格,偏重于柔美者多,偏重于壮美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