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哈姆雷特的犹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7:41:02
通过分析人物回答

1.疑惑的是面对黑暗惨淡的世界的暂且偷生(面对父亲死了,母亲改嫁给叔叔,皇位没了,恋爱失败的4重打击)还是自我了结.因为丹麦是基督教社会,人死了,不是简单的死了就完了.任何人死后都要接受"末日审判"即决定他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其中自杀的人是铁定下地狱的--按但丁<神曲>的说法是地狱第7层--"深渊"的第2环.所以HAMLET才会犹豫,因为这时候人面对这么打击的唯一解脱--死,也帮不了他,因为他不知道死后会不会更加痛苦....
2."鬼魂"是他爸爸.老HAMLET,丹麦前国王.
3.正常,是现实的残酷压力与自身的无比压抑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维持生命的发泄.还是为了以后报仇的准备,及揭露奸王面目的钥匙.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