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在不同介质中变小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0:30:10

光在介质中看上去速度比在真空中小,只是一个表观现象。其原因在于,介质另一侧感受到的电磁场,是光源和介质中受激场的叠加。叠加的结果看上去就像是光速在介质中变慢了。但其实光速还是c,比如你晃一下源,信号还是以c传播开,到达介质另一侧的物体。
事实上,折射率是可以小于1的,也就是光在这种介质中的相速度比c更快,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超过光速,这只是一种表观速度,并不能用来传播信息。

详细的讨论,可参见 《费曼物理学讲义》第一卷第31章
光只是没有“静质量”,而不是没有质量,这点要区分清楚。
光(电磁波)是有质量的,质量密度为ε0E×B(0为ε的下标,真空介电常数)
详细的讨论,可参加 《费曼物理学讲义》第二卷第27章
参考资料:费曼物理学讲义

光在传播是最好没有介质,那是光最快的速度.只要有了介质,光就会发生反射,光的路程就会加长,所以那时我们看着依然笔直实际却已经转弯了的光线速度就会变慢.

光的实质就是能量,能量在真空传播和在物质中传播,哪个快很简单吧

光跟声音不一样,声音靠介质传播,如果空间中没有介质,声音就无法传播,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零.但光跟声音正好相反,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介质会对光的传播造成阻碍,所以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因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我们可以把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看成是阻碍光前进的介质,因为各种物质的密度不同,也就是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原子数不同,所以密度越大的物质,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