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几次调整?每次调整后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20:33

1.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启示:(1)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质。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过程的干预,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从经济运行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出发,对总体经济活动进行调剂和干预,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暂时缓解矛盾,但不能根本消除矛盾。(2)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启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型性干预和调节的时间,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共同的和一般规律。撇开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的阶级利益关系,单纯从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职能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过程的宏观调控形式和手段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政府的一切干预活动必须建立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基础之上,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方式对经济运行进行的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宏观调控的理论和现实依据:(1)理论依据: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2)现实依据: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展的实践看,我国经济已经经历了几次波动,这表明社会主义条件下搞经济建设,同样要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同样要应付价值规律调节的盲目性和破坏性。
3.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依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的任务会有所差异。自2003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开始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过热,因此,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包括:抑制通货膨胀,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3)扩大内需是完成宏观调控任务、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要条件。要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点是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内需要求。为此,实行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