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溪巴赫》的点评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14:57:15
最好在200到300字之间
谢谢

刘老师的《小溪巴赫》的这节课,在构思上还是独具匠心的。按照教学思路,由整体感知到具体语段,再到品味赏析。确实是一节很不错的课。但是,由于在教学行为上的一些瑕疵,使得整节课的教育的价值打了折扣。试在这里分析之:
第一,整体感知部分,刘老师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理解题目小溪和巴赫之间的联系?先后提问了三个学生,可以说,三个学生已经从不同的三个方面给予了解答。但是,在刘老师那里是否定的。那么学生这时肯定会认为自己的回答是不对的,大家都期待刘老师给予正面的回答,但是,刘老师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在文章的第10段中寻找。感觉对学生的求知是一种影响。长期这样,会给课堂提问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刘老师把第10段作为解剖全文,理解全文的关键段。在这里,我怀疑,刘老师评什么认为这一段中精练的集中了关于对巴赫人生、音乐、性格的诸多描述?其实,这篇文章,并不是像多媒体图示的那样是环状结构,而是,逐层深入的结构。由巴赫的人生,到巴赫的品格,再到巴赫的音乐特征和地位影响,再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对巴赫的景仰和喜爱。后面两段形象的语言是在以感性的方式表达作者对巴赫音乐的享受和沉浸。但是,刘老师把第10段作为解读巴赫与小溪联系的中心段,实在是拿捏错了关节。以至于不得不用“这”来补。那衔接时,“这”字一般是指上面的内容的引导,恐怕又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第三,其实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看得懂。而教学的重点在于,以小溪喻巴赫的表现手法中出现的极富有含义的语句的理解,以及文章最后两段的描写音乐意境的部分。当然,也包括第10段,但是,这是,整篇文章的一种表达方式。对这篇文章应该这样理解,并按照思路开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