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优势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16:07:18

受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经济总量看,2001年珠三角16个县(市)的总人口仅占全部县域人口的19.4%? 而其GDP却占整个县域的47.1%,地方财政收入占65.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57.5%。县域人口最多的粤北、粤东和粤西共60个县(市)GDP合计数只是县域总和的53.9%,地方财政收入占3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42.5%。而长三角的浙江省38个县、24个县级市的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就达到4310亿元,占全省的71%;财政收入达283亿元,占全省的43%,浙江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十多年全国第一。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不仅迅速推动浙江成为全国的经济大省、经济强省,而且大大提高了该省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

城市分工与产业整合混乱,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近来在长三角正在逐步形成经济一体化,各地自觉地认识到上海的龙头老大地位,开始进行各自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定位和分工。而珠三角的城市功能定位不是很明确,产业趋同性十分明显,很多是以低成本、科技要求不是很高的制造业,县域之间经济协作不是很强,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这种县域经济的“战国纷争”造成资源的浪费,无法形成整体力量,使其整体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发挥受到影响。

2001年广东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23.6? 42.4 ? 34.0,呈现第一产业比重偏高? 第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的格局?第一产业甚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高8.4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在第一产业中,县域农业不仅比重大,且保持着多年不变的内部结构,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造成极大影响。在第二产业中,工业规模和比重过小。2001年县域全部工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占28.4%,而规模以下却占65.9%。县域工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主体以县属中小企业居多,县域传统工业比重大,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正在困扰着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县域经济财力严重不足

2001年广东省县域人均GDP809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640元;人均财政收入271.4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53.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