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可以出现两个盛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9:56:03

太宗还比较重视人才选拔和发现人才。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把选拔优秀人才作为朝廷的头等大事来对待。他强调要德才兼备,不避亲仇,注重品德。此外,唐朝对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也为广选人才开辟了基本途径。

唐太宗能够虚怀博纳,从谏如流。魏征在谏臣中尤为突出,他曾对太宗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和太宗讨论问题能直言进谏,既使引起了太宗盛怒,也毫不退让。初唐时由于太宗的虚怀纳谏,避免了封建君主制度下由于皇帝的独断专行而产生的许多弊病。

二、经济上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李世民重视农业生产,积极推行一系列重农业的政策,轻徭薄赋。隋末唐初战乱频繁,人口稀少,李世民一方面竭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限制世族,豪强对土地的垄断和霸占,一方面鼓励农民迁往荒地开荒,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李世民比较注意勤俭节约,做了皇帝后,住得仍是隋朝的宫殿,大部分已经破旧。当洛阳发大水,百姓房屋被冲毁时,他还下令拆掉洛阳的一些宫殿,把木材分给百姓修房用。

三、军事上实行“寓兵于农”的兵制。

唐前期沿袭了前代的府兵制,到太宗时进一步得到改进,使之更为完善。府兵制是建立于均田制基础上,府兵战时出征,平时在籍,春、夏、秋务农,冬季习武,兵农合一。对“贞观之治”起到积极效果。到唐玄宗即位时期,由于边防危机已十分严重,也为顺应时势,改府兵为募兵,养马屯田,凭借强盛的国力和兵力,逐步恢复了失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宁,之后不久,便出现了有名的“开元盛世”。由此可见,军事制度的正确与否,也是一个国家兴盛的重要标志与保障。

四、文化方面,锐意经史,倡导儒学。

李世民深知“武以定邦、文以兴国”的道理,极其注重改革科举制度,发展学校教育,为唐朝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贞观时期崇孔尊儒,兴学重教,正是儒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开元年间,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最为繁盛的时代,涌现了李白、杜甫等风格各异的伟大诗人。诗歌创作的繁荣与唐玄宋的提倡是分不开的,唐玄宗喜爱李白的诗,就把李白从一个平民百姓直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