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古官职名称,急啊,知道什么意思的速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18:40:36
1.晋封武汛骑尉
2.庠生太字生
3.麟石布政理问
庠读xiang,是古代乡学的名称

1、晋封武汛骑尉:“晋封”就是升迁的意思,“晋封XXXX”也就是“升迁为XXXX”。关于武汛骑尉,没有找到武汛骑尉这一官名。与“武X骑尉”相关的官只有武信骑尉、武略骑尉、武德骑尉。这三个都是清武职官员的封号。武德骑尉,武职正五品封赠,从五品为武德佐骑尉;武略骑尉,武职正六品封赠,从六品为武略佐骑尉;武信骑尉,武职正七品封赠,从七品为武信佐骑尉。我想你所说的可能是“武信骑尉”吧。

2、应该是庠生和太学生两个称呼。庠是官办学校,在明、清时,在府、州、县的官学里学习的生员称庠生,而太学则是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周朝置太学为王公贵族子弟之学府,又名大学,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学习各种成年人的礼仪。汉武帝时,用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传授儒家经典,以博士为老师,用来造就官僚人才的后备队伍,其学生即太学生。东汉时,太学更盛,到汉质帝时,就读的太学生达三万余人。三国魏沿置。西晋时设置国子学而不置太学,但习惯上仍称太学,隶太常。东晋、南朝宋、齐等都只置国子学。北魏、北齐等将太学、国子学、四门学并置,太学的地位低于国子学,但学生人数多于国子学。隋唐五代太学成为国子诸学之一。隋初置博士五人,助教五人,学生三百六十人。后来增减不一。唐朝沿置太学,博士、助教各三至六人,用来教授文武官五品以上郡公、县公封爵的子孙、从三品以上官员的曾孙。宋朝沿置太学为最高学府。西夏、金也设太学。到时、清时,就只设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太学就成为国子监的俗称了,就读于国子监的学生也俗称太学生。

3、麟石或许是人名或许是地名吧。理问并没有从二品那么高。理问是理问所的负责人。理问所,官署名,元朝始设为行中书省所属机构,掌勘核刑名案件,设理问二人,为正四品,下属还有副理问二人,知事一人,提控案牍一人。明清时,理问所为布政使司所属机构。明朝时,理问所设理问一人,初为正四品,所降为从六品,下属有副理部、提控案牍各一人。清朝时只有直隶、江西、江苏、浙江、湖南等几个省份的布政使司才设理问所,理问所也只设从六品的理问一人,裁掉副理问、提控案牍等官职。

1.晋封某某 什么官 所以 你第一个可能只是 武骑尉 是个从七品的爵位

2.应该是庠生和太学生两个吧 也不是什么官 庠生是明清时期 对府、州、县学生的叫法。 太学生就是汉朝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