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日三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8 09:52:32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孟子·滕文公上》),用过飨食,便意味着一日时间的流逝。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饮食习惯和那时的国情是分不开的
早上一大早出来种田,得先吃点东西
干了一上午,累了,得补充营养
一下午过去,肯定也是又类又饿,得吃晚饭

一日三餐,对于有工作要做,空闲比较少的人来说是合理的补充能量的方式

少吃多餐对减肥和健康都是有好处的
科学家的试验显示,将同样多的食物分成五次以上吃完者,比起一日三餐来,养分摄取少受损失,但体内产生的热量却要少得多,有助于保持体重适中。 究其奥妙在于每餐进食量减少,可降低血中胰岛素水平,从而增加脂肪酸的燃烧。
中医也主张少吃多餐。孙思邈就说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意思是说,人宜少食多餐,不宜一顿吃得很多。

有了足够的吃的的时候开始的。

从不会饿肚子和饿着肚子的时候啊 嘿嘿~````

long long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