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不是叫烈山氏吗?怎么有人说是神农,再说炎帝尚火,神农尚土,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2:15:55

炎帝文化
炎帝,姜姓,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据《史记》等记载,炎帝神农氏,父曰少典,母为女登,少典正妃。一天,其母游华山之阳,梦见太阳落在自己的怀里,有神农首感,于尚羊( 即烈山,今湖北随县) 一石室生下炎帝 , 取名石年。相传炎帝神农,人身牛首 , 三天能讲话 ,五天能走路 , 七天生齐了牙 ,三岁知稼穑。炎帝成长于姜水流域 ( 今陕西姜水 ) 。长成后 ,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由于他功绩显赫,亦尊为人皇,因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炎帝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计380年。
炎帝发明农业后 , 结束了游牧生活 , 在中原开始了半定居半迁徙的农业生活。炎帝迁徙的路线 , 是顺渭水东下至黄河中下游以南的江汉平原。这里气候温和,最适于原始农业的发展。炎帝神农以农耕为主 , 最早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团。相传 , 炎帝神农氏管辖的足迹南到交趾 ( 今岭南一带 ), 北到幽都 ( 今河北北部 ), 东到旸谷 ( 今山东西部 ), 西到三危 ( 今甘肃敦煌一带 ) 。晚年 , 炎帝来南方巡视 , 了解民情 , 一路南下到湖南境内。南下途中 , 炎帝氏族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广泛传播 , 开创了黄河、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 ,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 为发展社会生产力 ,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和宋•罗泌《路史》载 , 炎帝神农教民播种五谷 , 为民治病 , 在湖南采药 , 尝百草 , 日遇七十毒而不辍 , 终因误尝「断肠草」而「 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南宋•王象之《舆地记胜 》载 : 「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 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
《尚书 》载 : 远古三皇为伏曦、神农、黄帝。《通志》有 : 「伏曦为天皇 , 神农为人皇 , 黄帝为地皇」之说。《中华五千年史 》载 : 「伏曦为中国第一位圣人 , 教民畜牧 ; 神农是中国第二位圣人 , 教民种植 , 农业由是兴起」。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 , 他教民种谷 , 教民制陶 , 教民建居 , 教民织布 , 还教民弓箭 , 教民音乐 , 他功垂寰宇 , 福赐子孙。所以 , 从尧舜时代起 , 炎帝就与黄帝轩辕氏一道 , 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