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也两而一,相牵无穷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08:03:32
意思???出处???

两头蛇
附:古云,凡见两头蛇者,死。春秋,楚人孙叔敖,幼见,杀而埋之,奔母泣别,竟无恙。

明,登莱巡抚、天主教徒孙元化,尝咏《两头蛇》,以喻在儒与天、中与西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以及最终的称一:

吾闻两头蛇,其怪不可弭。
昔贤对之泣,而吾反独喜。
喜者意云何?以我行藏似。
蜿蜒不留停,奔赴孰趋使?
当南更之北,欲进掣而止。
首鼠两端乎,犹豫一身尔。
蛇也两而一,相牵无穷已。
混心腹肾肠,各口颊唇齿。
毕生难共趋,终朝不离咫。
屈伸非自甘,左右何能以。
岂不各努力,努力徒劳累。
杀一诚便一,一杀一亦死。
并存终奈何,听之造物理。

《两头蛇》
明末 孙元化
吾闻两头蛇,其怪不可弭。昔贤对之泣,而吾反独喜。喜者意云何?以我行藏似。蜿蜒不留停,奔赴孰趋使?当南更之北,欲进掣而止。首鼠两端乎,犹豫一身尔。蛇也两而一,相牵无穷已。混心腹肾肠,各口颊唇齿。毕生难共趋,终朝不离咫。屈伸非自甘,左右何能以。岂不各努力,努力徒萦累。杀一诚便一,一杀一亦死。并存终奈何,听之造物理。

诗中的“蛇也两而一,相牵无穷已”,深刻揭示了当时以儒教背景出身的知识分子皈依基督教后,在心理情感上的鼓摩激荡,他们徘徊在天主教和儒教之间,就像互相牵制的两头蛇。
作者孙元化,是明末著名的天主教徒。可以说,此诗道出了作者及其他那一类人的心声。或者说是成了他在朝代鼎革之际,深陷儒家伦理与严守教义抉择的困顿自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