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天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1:56:45

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类的成语形容藏书丰富,意思是书籍非常多,如果堆放在屋子里,会高达栋梁,如果用车子搬运,会累得牛浑身出汗。今天看来,这当然算不了什么啦。现在一些大型图书馆的藏书多到几十万册、几百万册,堆积起来简直会成为一座座的山。

这样多的书刊,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管理它,要找到一部自己需要的书,岂不是大海捞针吗?为了查找方便,就需要编制图书目录。一般图书馆或资料室都备有各种卡片箱,里面盛着目录卡片(分类卡片、书名卡片、著者卡片),供人查找。不过,这只是图书目录的一种形式,人们称它为“卡片式目录”。另外还有编成书本形式的,人们称它为“书本式目录”或“簿式目录”。这种书目便于流传、翻阅和保存,所以应用的范围更广泛。

图书目录简称书目,是一种记录书名著者出版情况和收藏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有些书目还有书的内容提要,并告诉读者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读哪些书,以及阅读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版本等。这种书目对于读书治学是一种指示门径的标志。

研究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的学问,是目录学。古今中外,许多大学问家都十分重视目录学,认为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是基础知识。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目录学专家张之洞也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这些都是十分中肯的话。读书必须用目录学作指导,否则很可能走弯路。十六世纪末欧洲目录学兴起的时候,许多学者都认为图书目录是一种非常得力的工具。他们盛赞它是“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给它以极高的地位。革命导师列宁也十分重视书目。在十月革命前,他被流放在西伯利亚地区时,为研究革命理论,曾多次写信向亲友要各种书目,希望他们尽可能向旧书商、图书馆和书店要些书目寄给他。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善于利用各种书目,还编过多种书目。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考入请华大学中文系,请鲁迅指导读书,鲁迅给了他一个书单。可见初学者是多么需要了解有关的书目。

书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正式的完整的书目。自汉代以后,历代官修史书,都要撰写书目,反映藏书的情况。清代编著 出规模宏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