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的平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41:36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太对称?
平仄是写诗必需的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写律诗是必须讲究格律的。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律诗的一般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即每句的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七言),必须按“本句相间,对句相对,隔句相粘”的原则来分布平仄。
另外,古代的四声和现代的四声有一定的区别,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其中的“上去入”均为仄声,而现代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全部转化到现代的四声里面,需要注意区分。
比如以上这首诗中的“柏、碧、色、隔、叶、出、捷”,就是入声,分辨平仄时就应划归到仄声里面。
当然还有孤平,抝救等等规则。
如果不是律诗,而是古风体的诗,格律就稍微要放宽一些,注意押韵即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近体诗讲究平仄,如果是古体诗就不必讲。平仄只是为了诗歌读起来音调更和谐而已。因为汉语自身的一些特点,故而容易产生这种效果。

平仄的两种基本句式本来是讲究对称的,但是每句第一个字可以宽容,除了第一第四和最后一句以外,其他几句的第三个字也可平可仄。这样子看的话,这首诗也就不能算不和谐了。杜甫的诗歌比较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可以说平仄之类都可以说很好(因为当时平仄的要求并没有后世的那么死板,去看王维、李白一些大诗人的诗中也有一些拗句或者是失粘的情况)。还有就是平上去入中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所以平仄划分有时候按照普通话来讲就不行。在今天南方的方言中还可以找到入声,如果你是南方人用方言念一下说不定就和谐咯~

写诗将不讲究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