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政治好在那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18:53:35
请分析好处,缺点不谈.要详细一点.谢谢.

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对于革命胜利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只是有过大致的想法。
十月革命后,为了战胜国内叛乱和国外干涉,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体制中建立垂直领导的行政体制,而政治上则尽可能地集中权力,从人民直接参与转变为党管国家,从多党合作转为一党专政,党中央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治局。局势平稳之后,列宁又主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允许一定范围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存在。与此同时,还在党内采取了一些措施健全党内的民主生活制度。
列宁逝世后,苏共党内产生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一直到20年代末斯大林获得胜利为止。在斯大林任苏联领袖期间,他公开抛弃了新经济政策,而提出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的理论,并制定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在这些政策中,不仅要消除私有制和市场的影响,而且要进一步地加强中央计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列宁晚年重视党内民主的作法被忽视,斯大林表现出个人专断的作风,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加以打击,形成了自己的绝对权威。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将政治经济上的这些模式合法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胜利,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大地提高了。而且世界上又出现了一大批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新出现的国家大多数都照搬苏联的经验,而苏联又乐于摆大党大国的架子,把苏联模式当做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模式,强加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得苏联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唯一基本模式。

苏联模式有以下特征:

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完全排斥其他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或混合型所有制形式。
(2)在国民经济管理方面,按集中计划原则管理经济,从根本上排斥市场经济,整个国民经济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挥安排,忽视价值规律,企业缺乏自主权,一切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和安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忽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3)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