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1961三年里发生了那次饥荒是怎么一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2:51:48
尽量详细说一下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关于其主要成因,1978年前一直错误地完全归咎于三年自然灾害。但近年来国内外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认为这三年“风调雨顺”,根本没有自然灾害,“人祸”即决策错误是唯一的原因。
根据对灾情、受灾面积等资料图表的分析,证实这三年发生了持续的严重自然灾害;同时分析了各种决策错误带来的不同影响,重点把粮食作为决定国家经济兴衰的生命线和因果关系链的比较指数,用计量方法分析当时农村因灾减产、因决策错误减产、因高征购而减少粮食存量之间的比例状况。
结论是:从农业粮食减产因素看,自然灾害略大于决策错误;从农村一个时期的集中缺粮情况因素看,决策错误影响远大于自然灾害,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这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比较严重,但与往年相比,粮食减产的幅度
更大,1959年比1958年锐减15%,1960年比上年再减15.6%,这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949-1983年间,年均成灾面积
为1295万公顷。这就是说,一年中全国若有1000余万公顷耕地受灾,
并不算真正的灾年。1959年受灾面积其实只有1373万公顷,1956和
1957年都超过这个数字;1980年受灾面积达2232万公顷,粮食减产却
是微乎其微的。这说明在大多数年份,自然灾害与成灾面积并不能直
接决定粮食收成的丰与歉。

实际情况是,在1959-1961年间,之所以导致农作物产量比常年
减产30%以上,主要原因根本不是什么自然灾害,而是左倾狂热及其
指挥下的9000万人去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和“公产风”等。正是这些
人为因素直接和决定性地造成了三年灾难,显然不是什么自然灾害。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