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什么与龙有关的汉字词?请高手出招!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4:28:40
比如龙的某个部位或者某种龙
请高手出招!谢谢!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真实面目是怎样的呢?《圣经》之中多处提到古龙,但这龙与中国人所用的龙是否是同一概念?大家都以为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否真是如此?

首先,从文字字源来看,《发现汉字》的作者红娘,对“龙”的古文字考究后得出惊人结论:远古中国文字中“龙”不代表吉祥,反而含有邪恶之意。“龙”字由三部分组成:一是
“立”,古文字中就是“辛”,是枷锁的意思;二是“月”,代表肉体;三就是蛇的象形。从字形理解就是禁锢肉体的蛇。在《圣经》之中,龙和蛇往往代表魔鬼撒旦。“耶和华神对蛇说,你既作了这事,就必受咒诅,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创3:14)
。有些人推测《圣经》中关于蛇的前身可能是龙。在中国,蛇又称为小龙,而龙又被称为大蛇,都是同一称谓。与龙相关的文字都有蒙蔽、辖制之意。如“聋”,就是被“龙”蒙住了耳朵;又如“笼”,指用来围闭、辖制自由的物品,笼络人心;垄,就是被圈起来的土地,谁也不喜欢被垄断;拉拢,其目的就是他人为我所辖制、利用。此外还有垅、陇、咙等都有这样的含义。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

《史记夏本纪》载: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这是《史记》第一次正面记载作为一种特殊动物的龙。龙从天而降,是因为皇帝的败坏。其中的豢龙氏、御龙氏的称谓表明了人与龙的一种上下关系,而夏后食龙,更没法使人认为龙是凌驾于人之上的。

龙成了皇权的象征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当时称为“祖龙”,认龙为祖是中华道统之中大道已隐的真实表现。“真龙天子”则来自汉高祖刘邦。那时候,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许多的中国人以龙为精神崇拜对象,相互征伐取代。龙代表强大、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