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醪河的概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3:30:50
投醪河的概况

投醪河的历史
  投醪河,又名劳师泽,亦写作箪醪河。从浙江省绍兴市鲍家桥至稽山中学的投醪河河段,从府学宫的周围至鲁迅故里的尽头。东西长251米,宽约7米,至今保存完整。句践在公元前473年出师伐吴雪耻, 三军师行之日,越国父老敬献壶浆,祝越王旗开得胜,句践“跪受之”,并投之于上流,令军士迎流痛饮。士兵感念越王恩德,同仇敌忾,战气百倍,人百其勇,无不用命,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吴国。投醪河亦由此长传不朽。元代诗人徐天祜曾作《咏箪醪河》。诗:
  往事悠悠逝水知,习流尚想报吴时。
  一壶解遣三军醉,不比夫差酒作池。
  它虽是一条小河,却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一提起这条河,就联想起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是在春秋旧中国时期,吴国与越国交战。越王勾践被俘回国以后,立志发愤图强,艰苦奋斗。他惟恐自己贪图安逸,消磨了报仇雪耻的志气,使睡在柴草堆上,还在室内挂上一只苦胆,每天睡觉前都要看看它,吃饭时也先尝尝它。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就这样,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兵强马壮起来。这时他决心报仇雪耻,收复失地。 当越王勾践将要伐吴,大军启程之日,越国父老送了一坛"黄酒"为越王饯行,预祝越王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勾践接了酒后,心想:要打败吴国雪耻复国,必须和兵士同甘共苦。为了激励兵士,他如愿开了誓师大会,并将父老送来的美酒倒进这条河里,然后,命令兵士迎流而饮,以鼓舞士气。大军开发后,士兵感激越王恩德,无不拼命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吴国。投醪河的美名从此流传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