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为何被称为“南华真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8:33:09

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为《南华真经》。宋徽宗追封为其为“微妙元通真君”。道教隐宗妙真派尊奉为开宗祖师,认为庄子是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南华真人,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庄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做过蒙地的漆园吏,蒙地在春秋和战国前期属宋,战国后期属梁。故刘向《别录》称其:“宋之蒙人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称:“梁国蒙县人。”此后他一直隐居,生活贫困,但学识洲博,著《庄子》一书。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称其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其实庄子是老子思想的最好继承者,在历史上“老庄”并称,共同建互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但庄子的思想与老子又有所不同,老子贵柔,主张戒盈防满,在现实关系中求得自身的长保。庄子则认为现实关系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严重束缚,主张超脱现实关系而尽情逍遥。庄子同样将“道”视为生天生地的本体,但他又认为并不代表“道”具有物质性,不过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他多次强调道是产生万物的本体,但它是非物质的,并举例说“道通一气”,但道并不是气,气是自道派生的。最后庄子将道集中“虚”上,他在《人间世》中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即追求“道”的最高精神境界,在务“虚”上下功夫,做到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从而修道、得道。进而把老子的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724)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http://bk.baidu.com/view/2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