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和宋太宗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异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9 06:53:09
用高考模式来回答!

1.汉武帝重武,宋太宗重文
2.都倡导中央集权
3.都兴修水利

两个比较变态的皇帝!

俩都不错!

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汉初王国问题成为西汉最严重的政治问题。尽管汉高祖所封同姓王曾一度起过拱卫皇室的作用,但诸侯王国带有割据性质,伴随其实力的增强,他们往往发展成为对抗朝廷的力量。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势力加以控制,文帝的时候,就有贾谊上《治安策》,提出把大的诸侯国变成几个小的以削弱其面积及实力。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又上《削藩策》,提出削夺藩王的封地。景帝接受他的建议,着手削藩,这引起了诸侯的不满,景帝三年,当下令削夺吴王刘濞的一些封地时,刘濞即与另外六国联合起来反叛,史称“七国之乱”。景帝先是杀晁错,后派兵平叛。七国之乱是割据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平叛后,朝廷称平乱的余威,免除了各王的行政权,使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为后来汉武帝进一步解决封国问题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继位以后,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继续打击地方势力。
西汉以来,丞相多由功臣、列侯充任,权力极大,他们既能参与制定重要政令、辅佐皇帝总管全国政务,又能督察中央百官和地方告官,直接影响到皇帝的集权。为了加强皇权,限制相权,汉武帝亲自过问政务、令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之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充当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献策,发号施令。这些侍从包括尚书令、侍中、常侍等,由他们组成“中朝”,于是,在朝官中形成了中朝、外朝之分。中朝逐渐成为中央实际的决策机构,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而原来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就成了“外朝”,其实际职能也逐渐退居到执行政务的地位。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对郡国的督察,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没有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考察吏治,奖惩官员,断治冤狱。刺史位卑权重,出使时代表中央,但不直接处理地方行政事务。刺史的设立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汉武帝时,诸侯王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强大难制,但有些王国仍然威胁着中央政权。于是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后又酹金夺爵,王国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