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简洁快速地清除衣服上的油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09:24:27
我有一件浅蓝色的纯棉体恤,领口下有一道淡黄色的油印,我印象中是一次擦过擦脸油和防晒霜后手指触摸留下的,(但也不太确定),洗过几次发现那道难看的黄印还留在上面
不管是用肥皂还是各种牌子的洗衣粉,天然皂粉那油印都没反应,我快急死了!!
请问到底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彻底清除它而且不伤衣物???方法一定要实际可行哦!
对了,若是可能的话,顺便告诉我,衣服上的油笔印怎么洗~~呵呵,我是学生啦
拜托各位好心人啦,那衣服真的是我十分心爱的啊`~~~~!!!

简化上面的,用与油互溶的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洗,两种都行,也都可以在化学药品店买到。

用油葫芦。。就是洗油烟机的。。呵呵

用汽油,相似易相溶

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物理性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工生产中的产品合成,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施用,生活中的饮料的使用,几乎样样离不开溶液;在化学中,利用物质溶解性的差异,即可对物质进行制备、鉴别、提纯和分离。因此,人们很关心物质的溶解性,以便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很大,以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为例,可根据在100克水中所能溶解该物质的最大量·,将溶解性分为:易溶(>10克)、可溶(1-10克)、微溶(0.01-1克)和难溶(<0.01克)。而溶解性的定量标度,可用溶解度来表示。溶解度还与温度有关。
显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两者的微观结构有关,这里有一个经验规律,称之为“相似相溶原理”,其具体含义是:微粒结构相似的溶质和溶剂间容易相溶;反之,则相溶困难。碘和白磷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因此它们易溶于非极性的溶剂,如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带有极性的水;食盐、烧碱等离子化合物;氯化氢、氨等极性共价分子,它们都易溶于带有极性的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液体间的溶解性也是如此:植物油、矿物油等非极性或极性很小的分子,易溶于有机溶剂,而油、水互不相溶;酒精和水的相似之处在于分子间都存在着氢键,因此它们之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
当溶质和溶剂间结构相似时为什么会容易互溶呢?这可从溶解过程中的能量效应来分析:溶质和溶剂的微粒间总是存在着彼此互混的倾向的,因为“混乱度”增加是事物变化的一个总趋势。但“溶解”能否真正实现,这就要考虑溶解过程的能量效应了:当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的结构相似时,两种微粒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释放出的能量,、足以克服溶质微粒间和溶剂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彼此间就容易互溶;当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的结构相差很大时,则两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很弱,但溶解过程又需克服溶质微粒之间及溶剂微粒之间相互作用,因此彼此间就很难互溶。对于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微粒间是很强的共价键和较强的金属键,而不论水分子,还是有机溶剂分子,与非金属原子及金属原子之间都不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