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什么人可以立生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8:07:34
明朝 什么人可以立生祠?
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那种不算。
要正面的!
真正值得立生祠的条件。最好举个例子。
如果答案令人满意,我会补分的。

张公生祠碑记,俗称四进士碑,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立于东阿县(现平阴县东阿镇)张公生祠碑。1984年运至平阴县博物馆。
碑高262厘米,宽82厘米,厚21厘米,圭首方跌。额题3行8字“东阿县张公生祠记”,篆书,平地阴刻。碑正文计18行,满行64字,共约730字。为柳体楷书,尖地阴刻。正文首行为“赐进士出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邑人于慎行撰文”。二行为“赐进士第南京通政使司掌事通政邑人孟一脉篆额”。三行为“赐进士第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邑人乔学诗书丹"。其后记述了为张公建生祠的过程及其政绩。
张公,名凤彩,别号南禺,河南仪封人,进士,明万历年间知东阿县事。性仁厚,轻刑罚,简狱讼,衰息召。拜礼科给事中,祀名宦。整个碑文洒脱、俊秀、刚逸,结构严谨,气度非凡,有极高的书法价值和欣赏价值。

立生祠
古代信仰民俗。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西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为其立社,号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为立生祠之始。东汉时任延为九真太守,九真吏民生为立祠;王堂为巴郡太守,韦义为广都长吏,民皆为立生庙。唐代狄仁杰贬彭泽令,邑人为立生祠,迁魏州,州人又为立祠;吕諲治荆州有惠爱,荆人构生祠,湮没,民又以钱十万徒的祠于府西。宋代,李谷入相,淮阳民数千诣阙,请立有德政于民,因而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为后来者之典型。至明天启间,宦官魏忠贤擅政,权倾一时,生祠遍于各地,则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清初大戏剧家李玉所作《清忠谱》,于阉党之建生祠、苏州人民之反抗,均有生动的刻划。参阅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二。

俞大猷(1504-1580)明代抗倭名将,福建晋江人,历任参将、总兵等职。当年转战东南诸省沿海,战功卓著,与戚继光齐名。
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浙江,镇海深受其害。俞大猷调防宁波、绍兴、台州、温州四府,常驻镇海。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俞率水师追捣镇海口外沥港(今舟山市金塘岛)贼巢,用火药喷敌寨,倭贼落荒而逃。经四天奋击,倭巢尽毁,又乘胜追击,连败贼于普陀、昌国、观海等地。斩杀生擒四千余人,还有许多落海溺死。从此倭贼不敢再犯镇海。第二年,俞大猷升调直隶副总兵,镇海百姓请留不成,就在城东镇远门内建立都督俞公祠,并立碑四方,记其功绩。1994年学校扩建田径场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