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各大镇的介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1:45:39
大场……

百年古镇大场镇排名在“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之后,称为“铁大场”而名列第四。素有“九桥十八弄”之称的大场镇,地处宝山区西南边陲,离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仅10公里。大场因宋时置盐场于此而得名,早在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217年)已有人定居,时属昆山县境,迄今已有800年历史。
大场镇扼上海市区北大门,北与江苏省接壤。因其战略地位重要,从古至今战事频繁,尤以宋代韩世忠抗倭、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和1949年解放上海战役最为激烈,故大场镇的典故传说也多与战争有关。如流经大场镇的走马圹河,原名钱溪(或作潜溪),系吴越王钱镠所开浚。据传南宋抗金名将韩蕲王世忠屯兵江湾大场一带,于钱溪圹岸走马往来,后遂名该河为走马圹。清代唐筌有诗云:“东绕江湾西大场,凄迷草色映斜阳。蕲王功业随流逝,剩得迢迢走马圹。”大场镇西市梢走马圹玉龙桥有一高墩,据传亦为韩军所筑之烽火墩,一旦遇警,即举火为号,烽烟直上云霄,东西遥相呼应。南宋烽火墩遗址至今仍在。
大场素以佛教道场和公墓闻名遐迩,如宋代嘉定年间法界寺,南宋咸淳年间宝华寺,清代康熙年间三官堂、万寿庵,光绪年间保清寺等。大场历代名人辈出。史载明代嘉靖三十五年,浙江巡抚胡家宽、檄佥董邦政调严大邦为首的严家兵抗倭于此。又,嘉靖贡士沈云间工诗词;清代同治年间沈学渊父子同为举人,曾与林则徐订立谱交,撰林则徐墓志;清代徐耀曾参与小刀会起义等。现代则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大场创办行知中学和山海工学团,普及乡村教育;抗战胜利后,赵朴初在宋庆龄支持下创办上海“少年村”,收容教育流浪儿童,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传说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大场沈家宅有异鸟一双飞来,羽备五色,翙翙其羽,三日后始去。后井涌泉水,竹吐苞实,一时传为佳瑞。沈家宅因此建有来鸾馆,为当时名胜。邑人王道通与张燧曾为来鸾馆作诗吟咏,诗云:“此地曾经集凤凰,风云时与护高岗。桐花树树秋攒翠,竹实枝枝夜吐光。灵草至今供讲座,醴泉依旧绕书堂。阿谁再到题新句,二十年前小北郎。”周兆渔诗云:“桐花竹实护高岗,此地曾经集凤凰。一面垂杨三面水,年年春雨话山庄。”
这异鸟其实就是凤凰。政革盛世,再度飞临大场。只见轰隆隆巨雷惊响,哗啦啦大浪淘沙,大场镇31平方公里人才汇聚,施展才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房地产凭借大市政建设,发挥大华集团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