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R技术发明以前,人们是怎么做分子克隆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8 22:48:07
限制性内切酶是70年代发现的
PCR是83年才发明的
今天在做实验的时候突然想,没有PCR的时候,研究者是怎么克隆基因的呢?
但是PCR技术之前就有基因克隆,他们是怎么完成这个过程的呢?

70年以前没有什么基因克隆方面的研究成果,在1975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F. Sanger)建立了“加减法”后,才有一些关于测序方面的研究,基因工程才真正的达到了分子水平。

在那段时间之前主要的研究重点是遗传物质,当发现DNA市遗传物质的时候才对DNA解构进行重点研究,才有了基因的研究,然后发现了酶切,才可以进行分子克隆,当发现taq酶的时候才有了PCR方法的发现。

加减法是测序的~

科恩伯格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工作,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实验证明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这集中反映在他于1956年发表的著名论文《脱氧核糖核酸的酶促合成》一文中,他因此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在1953年以前,基因的物质本性一直是困扰着全世界生物学家的问题。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沃森(J. Watson)和克里克(F. 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既反映了DNA分子可能具有的无穷多样性,又能立刻提出DNA分子自我复制的可能机制,使生物学家一下子接受基因的物质本性就是DNA。但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虽然是以众多的实验结果为依据,但它本身却尚有待于实验证明。尤其是,DNA果真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分子吗?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表之后,科恩伯格就以这一模型作为设想基础,用实验方法研究DNA的复制,很快得到成功,于1956年发表了初步结果。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他有一个正确的分析:他觉得构成DNA分子的单体虽然是4种脱氧核苷一磷酸,但是,DNA合成的原料却不是4种脱氧核苷一磷酸,而是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缺1种都不行,用4种脱氧核苷二磷酸或4种脱氧核苷一磷酸也都不行。他还设想,细胞内必有合成DNA所需的酶。于是他把大肠杆菌磨碎,用其提取液加上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其中至少有1种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便于检查实验结果),再加一点点微量DNA作为“模板”(如小牛胸腺DNA、大肠杆菌DNA以及大肠杆菌T2噬菌体DNA)。把上述混合液在有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于37℃静置30min,发现放射性标记已进入DNA部分,说明有新合成的DNA分子。新合成的DNA分子即实验产物可以用过氯沉淀法同作为原料的脱氧核苷三磷酸单体分开。科恩伯格测定了产物DNA的碱基组成,发现它们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