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笔诗译文吉鸿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9 18:19:32
只要译文就行

恨不抗日死,留着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意思是,我憎恨自己没有为了抗日事业而死,以至于今天感到如此的羞耻,国难当头,山河破碎,国家都成了这样,我又何必担心我这头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两年,日本侵略军又侵占了我国的热河省(现在河北省北部)。不久,又侵入察哈尔省(现在分属山西、河北、内蒙古),并且向长城各关口发动进攻,妄图吞并整个华北。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步步进逼不但不进行抵抗,反而叫亲日派何应钦等人跟日本谈判,在塘沽和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国民党政府承认日本对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占领,还划定冀东为日本侵略军可以“自由行动”的“非武装区”。

《塘沽协定》的签订,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设在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宣言,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为,表示愿意和国内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抗日的协定。这一宣言得到许多爱国人士的热烈响应,在共产党员吉鸿昌的策动下,冯玉祥、方振武等爱国将领积极筹组抗日武装,准备抵抗日本的侵略。

吉鸿昌是河南扶沟人,早年在冯玉祥的军队中历任连长、营长、师长、军长,1930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二军总指挥。因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剿共”政策,于1931年辞去军职,出国考察。在欧美各地的旅行中,吉鸿昌增长了见识,思想上大大前进了一步。他到处发表抗日演讲,认为只有打退日本的侵略,中国才有出路。i932年回国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号召下,他积极策动冯玉祥、方振武等高级军官筹组抗日武装,准备收复失地。在他的努力下,1933年3月在张家口成立了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初期的武装力量有6万多人。

抗日同盟军成立后,吉鸿昌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1933年 6月 20日,他率领同盟军从察哈尔东部出击。经过20多天的浴血苦战,收复了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地(都在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把日伪军全部驱逐出察哈尔省境。在攻克多伦的战斗中,吉鸿昌身先士卒,冒着日机的轰炸扫射,率领敢死队第一批攀登入城,用大刀和敌人肉搏,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察绥抗日同盟军的胜利,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工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