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我国现在还有那些数学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36:48
罗庚陈景润苏步青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中国上海,是一位数学家。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1949年获得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7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即算法化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是国际自动推理界先驱性的工作,被称为“吴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并已应用于国际上当前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方面。吴文俊现在是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他获得多项国内外奖,2006年获邵逸夫奖数学科学奖。

谷超豪(1925–)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主要研究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理论物理。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致力于大学的行政工作,均取得重要成就,为我国数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在偏微分方程和规范场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重视,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各一项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研究解决了超音速机翼绕流等数学问题,其成果比国外早十多年。在正对称方程组和混合型方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受到了国际同行高度称赞。在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在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张景中,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12月1日生于河南省汝南县,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1978年至1985年间:在离散动力系统和距离几何的部分算法取得成果,1979年任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看到吴文俊关于机器证明几何定理新方法的论文,开始进入该领域,1992年5月应美国Wichita大学周咸青教授邀请,往该校合作研究以消点法解决了机器证明的难题,与周咸青、高小山证明了近百条平面几何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