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经西经 谁说的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8:15:22
1,马克思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基本矛盾,而私人劳动表现为生产啥,生多少由私人决定——奇怪,不是供求决定的吗?
2,工人只得到仅能满足其基本生活的工资,吃饭后就没了,一无所有,只能继续出卖劳动力。然而工会作为一个强大的力量已经进入了西方经济学模型了,效率工资(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甚至被新凯恩斯主义者用数学证明出来了,你看这工资不仅不低,还高于出清工资。
3,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相对过剩人口将扩大,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有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样将造成机器排挤工人,失业者越来越多——宏观经济模型则表示,随着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就业率上升,在均衡路径上则达到“充分就业”
政治经济学是统称,我们国家专门学马克思的所以叫马经,要不李嘉图斯密边际学派之类都有自己一套。
话是这么说,但都是研究客观规律呀,至少第三条,随着生产力提高,一个说工人会失业,一个说工人会就业…这不是另一套思路的问题吧。

还有补充第四条:
4,马克思预言,工人资本家收入差距将不断扩大,最后工人将起来推翻资本家的残暴统治,阿门……
然而,索洛模型则用数学证明了,在平衡增长路径上两者收入差距变动率为0!书上直说“不会出现马克思预言的现象”,而这道证明,今天早上我才做过……^

马克思资本论的很多具体的说法本身具有历史局限性
他源自并适合解决它所生活年代的产业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

马克思很难预料到其后资本主义的改良
但有很多马克思的辩证原理 也的确道破了一些资本主义不变的本质特点

比如第一个问题 我觉得马克思说得对
因为商品经济下 私人劳动参与到社会劳动中 是通过 参与到市场中 参考价格 来决定自己的生产 这是一个间接的过程
这种过程会经常造成生产的盲目与相对过剩或相对不足
因为实际的供需反映到价格有时滞
用交易费用来解释 也就是说 市场是要花费交易费用的
这就是私人供给与社会需求产生的偏离量
而这种偏离往往是巨大的
这也就是所谓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虽然都是谈论经济的著作,但是由于两本著作的立场不同,那么评价它们的标准也就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考虑并以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思维模式研究经济方式和经济规律的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必有的弊端,而西方经济学则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角度来研究经济规律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西方经济学有它一些有用的理论和实际的经验,西经和马经双方应该相互借鉴,互取所长才是

马经?是政治经济学吧,我觉得就是出发点不同。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现有的体制下的一般规律,
而政治经济学是另一套思路。

现实点来说呢,中国是市场经济了,西方经济学说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但是偶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政经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且马克思的资本论本来就写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