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宪与违法的联系与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2:28:27

违宪指违反宪法的行为,一般违法指违反民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普通法律的行为。
违宪与违法的区别表现在:
(1)违宪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国家机关、国家公务人员,是掌握一定职权的执政者,也可以是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一般违法的主体主要是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公民,当然,国家机关、政党、企事业单位也可成为行政违法或民事违法的主体。
(2)违宪行为所侵害的客体有两类:一是国家机关间的职权关系,如我国宪法规定,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是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并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这里制定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不得与宪法等相抵触并报备案是职责。如果省或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宪法等相抵触,或未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就宣布生效,就侵犯了宪法确定的职权关系。再如,县人民政府的局长由县人大常委会任免,乡、镇人民政府的乡长、镇长由乡镇人大会选任。但是,一些地方却借改革之名,招聘局长、乡镇长,或任意改换乡镇长的工作,就属违宪行为,这些行为侵犯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另一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有些国家机关招募公职时,有的企事业单位招募工人时,公然歧视妇女,使妇女在劳动就业方面处于同男子不平等的地位,侵犯了宪法保障的平等权利。
(3)违宪所造成的危害比违法要大。违法往往是对具体的人、物或行为造成直接的危害,即使是最严重的违法犯罪,莫过于将某人致伤、致死,其后果当然也是严重的,但这种危害后果相对说来总是局部的和个别的。而违宪由于侵害客体的特殊性,其危害一般说来要广泛和深刻的多,一旦发生,直接影响和干扰国家机关工作的正常进行。例如,国家机关如果制定了违宪的法律文件,这种违宪行为的影响将波及该机关所辖区域内的全体公民、企事业单位。
(4)追究违法行为的一般是司法机关,特别是审判机关。世界各国的违宪审查体制则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普通法院审查制,即由审理刑事、民事案件的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第二种类型是代表机关审查制,即由议会或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第三种类型是专门机构审查制,由在普通法院之外设立的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行使违宪审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