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张籍知音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3:51:57

此诗一题《近试上张水部》,说明是在应试不久前献给张籍的。张籍怜才惜士,喜奖掖后进。据《全唐诗话》说:“庆余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籍)索庆余新旧篇二十六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皆缮录讽咏。庆余作《闺意》一篇以献,籍酬之云云。由是朱之名流于海内矣。”一首小诗,竟使一个举子声名大振,确是诗史上一段佳话。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赏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赏析

  朱庆余: 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全唐诗》存其诗二卷。张水部:即张籍,长庆二年(822),张籍由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

  在封建科举时代,应试是决定举子一生命运的关键。因此在临沂应的时刻,举子们总是急于探询自己未来的命运。朱庆余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明问,于是就产生了《闺意》这首诗。

  这首小诗之所以起到这样大的作用,是同它的艺术感染力量分不开的。诗中托言闺意,只是剪取了新嫁娘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侧面,加以细致勾勒,深入开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起首二句,渲染特定情境:洞房交代了诗中人物所处的地点。就时间而言,有“昨夜”、“待晓”四字,表明了由晚至晓整整一个通宵。“昨夜停红烛”,是说红烛从昨夜开始烧起。停点燃,带有安置意,系唐人口语。拜舅姑,是说拜见公婆。从“洞房昨夜停红烛”,到“待晓堂前拜舅姑”,表现了时间的转换和地点的推移,也展示了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与之相应的语言,也显得和美流转,自然贴切。

  新婚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但诗人摈弃一般诗词中习见的内容,紧紧扣住主题,抓住“拜舅姑”这一贯串动作,进行描写。然而又不直接写她去拜见,而是写拜见之前的环境和心理活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待”字。它不仅具有“将要”的意思,而且侧重于等待和期待。俗语说:“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其实新媳妇初次拜见公婆,心中总是不免忐忑。在拜见公婆之前,内心里必将充满期待而又不安,兴奋而又担心的复杂感情。这里着一“待”字,便将这种复杂的感情概括出来了。

  “妆罢’二字,从上句“待”字生出。隐隐点出她已梳妆了好长时间,无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