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南极上空有氧气空洞是几几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5:29:06

来自美国宇航局新闻公报的消息说,2000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到2900万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为止观测到臭氧空洞的最大面积。那么南极臭氧洞是怎么回事?大气中的臭氧空洞还会持续多久?

其实,人们对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并不陌生,它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是普通氧气的同胞兄弟。通过长期研究,科学家们证实,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组份,它是由于大气中的氧分子被太阳的紫外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再与周围的氧分子迅速结合而形成的。在地球大气中,大约有90%的臭氧含量集中在离地球表面10-5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臭氧层。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只占大气的百万分之几,其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9乘以10的负10次方克。如果把地球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都集中在地球表面上,则它只形成约3毫米厚的一层气体,其总重量也不过为30亿吨左右。然而它对地球大气中的化学、辐射和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吸收掉太阳紫外辐射中绝大部分对生命有伤害的紫外辐射,从而使地球上一切生命免受过量太阳紫外辐射的伤害而得以正常生存和繁衍。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就像离不开水和氧气一样离不开大气臭氧层,大气臭氧是地球上一切生灵的天然保护伞。

对大气中的臭氧的较系统观测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从那时起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对大气臭氧的全球观测系统并按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的统一规范对大气臭氧进行着日常业务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较长时间以来,全球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没有发现有明显变化。

但是1985年,人们未预料到的事发生了,这一年,英国科学家乔·弗曼等人首次报道,1980-1984年间,南极上空每年春季(即10月)臭氧含量与同年3月相比大幅度下降,出现了臭氧洞。这对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大众的普遍关注,并构成了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所谓南极臭氧洞是指南极地区上空大气臭氧总含量季节性大幅度下降的一种现象,并非臭氧完全消失出现了真正的洞,南极臭氧洞通常于每年8月中旬开始逐渐形成,10月中、上旬达到最大面积,并于11月底或12月初臭氧洞消失。对迄今已掌握的卫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南极大陆上空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明显减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82年10月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