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介绍一下“福州乌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8:03:49
要有历史、现在、名字的由来、景色等……
反正有多少就告诉我多少(越详细越好)。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乌山又称乌石山,海拔86米,游览面积25公顷。唐天宝八年(749年),敕名为闽山。宋熙宁初郡守程师孟登山揽胜,认为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其东麓在天皇岭处称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称豹头山,亦作豹屏山。
  乌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景分山东、山西、山阴、山阳、山脊5路,36景最为奇,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
  乌山
  从山的东南麓乌山路拾级登山,行数十步,就到天香台。向西折,为冲天台,是36奇景之一。在后壁镌刻楷书"古放鹤亭"4字。台旁还有宋程师孟的篆书石刻"冲天台"3字。"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大岩石,岩顶横着一块天然条岩,这就是"天台桥"。此桥奇险,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顺台阶再行数十步,就是道山亭。此亭也是程师孟所建,并立了道山亭题刻。当时他还约请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领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由于曾巩文章的张扬,道山亭更驰名远近。
  从道山亭沿石岗西下,至天章台。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吟咏“晚凉上乌山,置酒天章台”诗句的所在。篆书天章台3字石刻依然跃于石上。过天章台,攀上一小峰,峰上有“霹雳岩”。此石长达10米多,分裂成两半,中留缝隙。
  霹雳岩左面石岗上高矗着一座长方形亭子,是纪念明代抗倭名将黎鹏举的黎公亭。离亭200多步,还有一块形如幞头巾的岩石,刻有“乌石在,黎公在”6个楷书大字,俗称黎公岩。黎鹏举,字冲霄,安微合肥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任指挥佥事,时倭寇侵犯,闽江口五虎门陷落,福州形势危急。黎鹏举亲率一支水师,在马尾罗星塔、闽安镇一带大歼顽敌,使福州转危为安。后人建此亭,永纪他的功绩。
  霹雳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通往山下便是清冷门,这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长官--平章政事燕赤不华所建。清冷是静肃的意思,意在勉励自己为国家干事。可是他说归说,做归做,时常宴乐其间,早把清冷抛之九霄云外。任职数月,他便身败名裂,亭台也随之倒塌。只有楷书镌刻“清冷台”留存至今,的确是极大的讽刺。
  由清冷台踏上30多级石阶,就到先薯亭。先薯亭是为纪念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