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和的事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7:52:42
说说翁同和的事迹,

翁同龢(1830~1904)
中国晚清大臣。字声甫,号叔平、瓶笙,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1856年(咸丰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署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帝师傅。前后充乡试考官、会试总裁等,参与主持科举考试达40年。后成为清流派的领袖人物。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他极力主战。次年马关议和,反对割地 ,力争修改约稿。《马关条约》签订后,因愤于割地求和,遂“有变法之心”,欲辅佐光绪帝筹谋新政。北京强学会成立,曾予支持。但反对维新派提倡的民权平等学说。1898年初 ,参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对康有为的问话,随即向光绪帝密荐康有为。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开始变法维新。翁同龢为慈禧太后及后党所忌恨,15日即被开缺回籍。同年12月,又被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他居家惧祸,所存疏稿,焚毁强半,日记亦有删改。1904年病卒。1909年(宣统元年)诏复原官,追谥文恭。着有《瓶庐诗稿》(另词一卷)、《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其书法纵横跌宕,为世所重,有手札、墨迹等多种影印或石印出版。

--------------------------------------------------------------------------------

翁同龢---- 用法同{{bd}},区别在于输出两端有括号。 </noinclude>,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

生平
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是同治跟光绪皇帝的两代帝师。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翁同龢并不以政绩闻名,以书法着世,纵横跌宕,为世所重。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极力主战;中法战争中,支持刘永福,又终身与李鸿章有仇,处处刁难,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的翁同龢。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慈禧太后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促进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在戊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