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兰寺在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1:55:28

对于“兰若寺”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源于《聊斋》中的耳熟能详的故事《小倩》,近来由这个故事改编的电影电视小说层出不穷,从10多年前徐克导演的几部《倩女幽魂》开始,《小倩》成为人们心目中共同的经典。
兰若,在历代常被作为古寺的名字(“若”字在这里应该读“re”,第三声)。这个词语有两重意思,在梵语中,“兰若”的意思就是古刹、寺庙。不过在佛教传入前,兰若表示的是兰草、杜若这两种植物,在屈原的作品中,兰若常常被用来泛指香草。

兰若寺——这是一个很美的名字,有诗曰:“深山藏兰若”,语带双关,可以理解为深山中隐着一座不为人知的幽静古刹,也可以理解为深山中芳兰杜若,草木清华这同时是一个被赋予了深刻背景的名字,小倩和采臣的传说每每引起我们对真情的祝福和渴望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既然是小说,当然就不存在的了....

兰若寺始建于唐。元代重建:明清历代重修。寺址位于大宋峪村南 2.5公里的半山中。1985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正殿、僧舍共 8间。

正殿3间,歇山顶, 明间正书“慈登彼岸”四个大字, 明柱挂一副木刻楹联,上联书“殿宇耸云霞辉映法界”,下联书“楼台临水月光昭禅机”。斗拱四铺作,单下昂,耍头蚂蚱形,衬枋头象似云形,兰额、普柏枋出头,殿内无金柱, 昂呈琴面,柱头枋2层,正面补间头拱2朵, 山面一朵,为元代遗构。殿内正中塑毗卢佛,两侧有胁侍菩萨各一尊及韦陀和吕陀二护法。靠东西两壁塑12圆觉,东西壁上绘18 罗汉,皆为明代遗物。殿内西南角塑一尊明代万历年间法华道人像,形态自然,栩栩如生。殿前有水井一眼,井深3.3米,水深1.66米,是五台山的名胜之——,名叫“卓锡泉”

祖龙北出去一直沿着路走就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