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书,找出几个动(植)物的绝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6:54:36
少点字

沙漠中的仙人掌,它们的叶退化成刺,深身的刺好像一个大荫棚,而且那些刺密密麻麻让人难以接近。在沙漠里绿色植物十分稀少,仙人掌如果没有这些扎人的刺,很容易就成了沙漠中食草动物的一顿美餐。

含羞草稍被触摸,就会自然地收缩起来。科学家观察发现,含羞草的这种特性,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自我保护方法。含羞草的害羞特性,不仅能避开狂风暴雨的袭击,据说还能防止动物的伤害呢,因为动物稍稍碰它一下,它马上就会合拢叶片,这习惯性的动作准会让垂涎它的动物大吃一惊,继而逃之夭夭。

凡到我国东部和西南山区游行考察的人,都要特别留心一种带刺的树木,它的树干上,枝条上,甚至叶柄上都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棘刺,野兽不敢靠近它,鸟儿根本无法在上面立脚,因此它又有“鹊不踏”的别名。看来树上的这些尖刺,对防止动物的不法侵害非常管用。

欧洲阿尔卑斯山上的落叶松也十分有趣,幼时的嫩芽被羊吃掉后,它就在原来的地方长出一簇刺针。于是,新芽就在刺针的严密保护下安然成长起来,一直长到羊吃不着它时,才抽出平常的枝条。

有的植物为了使自己免受灭顶之灾,就分泌出某些化学物质来对付动物。比如昆虫在吃了植物的茎叶以后,就会消化分解植物内的多糖。昆虫的胃里有糖苷酶,它能促使多糖水解而变成单糖,在昆虫体内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有些植物根据这一情况,制造出一类带羟基的吡咯烷化合物,其化学结构跟单糖非常相似,能成功地欺骗糖苷酶,使它把这种化合物当做单糖结合。但一结合就再也掉不下来了。这样就破坏了糖苷酶的催化水解反应。昆虫吃下去后,纤维素不能消化,也就不能变为单糖。结果昆虫在吃了植物后就感觉不到甜味,因而胃口大伤,不再贪吃。植物就这样想尽办法来使昆虫厌食。

南美洲的一种野生马铃薯对付昆虫更有绝招。它的叶子上长着两种纤毛,如果蚜虫碰弯了其中一种,它就会分泌出一种胶来把蚜虫粘住;如果另外一种纤毛折了,则会有一种气体散发出来。奇妙的是,这种气体竟和蚜虫在遭到瓢虫、草蛉幼虫进攻时发出的警告气味一样,蚜虫就会以为是别的同类在发警报:“注意!有敌人在靠近!”于是,其它的蚜虫赶紧逃跑,叶子得救了。在美国,如果玉米地遭到螟蛾的侵害,玉米会发出求救信号,这是一种气味,它会引来姬蜂,而姬蜂则会杀死螟蛾。显而易见,这种植物竟会招引自己的“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