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出自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8:42:38

是见馥法师的一篇文章。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文/见馥法师

经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菩萨欲普度众生,须与众生结缘,若不恒顺众生,则无法化导众生。而「恒顺众生」意即恒常随顺一切众生,「恒顺」二字有随缘摄受之意,因此菩萨以种种善巧方便,随缘摄化一切。如何摄化众生呢?经论中提出四种方法,合称「四摄法」。

一、布施摄:用财施、法施及无畏施来摄化众生。如佛陀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割肉餵鹰、舍身餵虎,布施自己的身体、性命利益众生。而现代人捐款济贫、当义工,布施自己的时间、体力及财物等,都是布施的具体表现。例如:鼓励的话语、欢喜的微笑……等举手之劳,都很容易做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人皆可当菩萨,行布施摄。

二、爱语摄:就是远离口四过——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而以柔软语、赞叹语、良善语来鼓励众生。众生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亲近对自己有益的人,因此常行爱语,可增进人际关系,家庭、社会亦会一片祥和。例如后汉庞统,每次称赞人都言过其实,人们问他为何如此?他回答:「因为现在善人少、恶人多,若人於行善时受到赞叹,肯定能加强其行善的意愿。」因此菩萨随其所好,行爱语摄来度化众生,众生受益,就愿意亲近及听闻佛法,乃至信受奉行。

三、利行摄:《大智度论》中谈到,佛陀为视力不佳的老比丘穿针,老比丘感动万分,佛陀并为他说法,因此启发慧眼,同时也恢复了视力。佛陀虽已成佛,却不舍一小善,如此度化众生,使众生乐於亲近,进而接受教化。因此,我们修行学佛也要以身口意三业来利他,例如到道场发心,或出坡、或担任义工、或为临终之人助念,以及关怀亲朋好友、邻里等,藉由利行摄的具体落实,菩萨与众生都能同霑法益、增益福慧,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

四、同事摄: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丑鬼」的人,因长相丑陋,被父亲送到深山,因自形惭秽而自卑退缩。佛陀为了度化他,就变成比他更丑的比丘来亲近他,与他为友,并示现入定后容貌变庄严的模样。丑鬼问其原因,佛陀趁机教他「观佛相好」的方法,结果丑鬼相貌愈来愈庄严。丑鬼发现丑比丘原来是佛陀所化现,便随佛出家修行,不久即得道证果。因此,同事摄即是「和光同尘」,随同众生之所好,作众生的善友,并以身示教,度化众生。

总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