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stl的map遍历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6:37:27
看了很多遍历map的文章,里面的代码有很多,但是也让我很疑惑。想知道遍历到底是下面两种的哪一种?
for(iterator it = begin(); it != end(); ++it)

或者
for(iterator it = begin(); it != end(); it++)

如果这两种都对的话,区别是什么呢??
aruo0228:

这个我知道,我想知道这两种遍历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网上这两种遍历都有出现?

对于两种方式来说:
for(iterator it = begin(); it != end(); ++it)
{
return it->second;
}

for(iterator it = begin(); it != end(); it++)
{
return it->second;
}
每一次返回的结果是否相同??

两种方式iterator遍历的次数是相同的,但在STL中效率不同,前++--返回引用,后++--返回一个临时对象,因为iterator是类模板,使用it++这种形式要返回一个无用的临时对象,而it++是函数重载,所以编译器无法对其进行优化,所以每遍历一个元素,你就创建并销毁了一个无用的临时对象。

不信的话你可以去看看C++的标准库,还有符合标准C++的教材,除了特殊需要和对内置类型外,基本都是使用++it来进行元素遍历的,不管是源代码还是教材中都是如此。

用户定义类型对操作符的重载应与内置操作符的行为相似,而且后自增/减往往是引用前自增/减来作为其实行的一个副本。

比如通常都是这种形式:

class foo
{
public:
foo& operator ++ (){return ++bar;}

foo operator ++ (int)
{
foo tmp = *this; // 创建临时对象 ★
++*this; // 调用前自增
return tmp; // 返回临时对象 ★
}

private:
int bar;
}

以上标★号的2个步骤有时是多余的,比如用STL中用iterator遍历容器,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程序效率的损失。

这也是被一些从C移植到C++的程序员所频频忽视的细节,所以它们被称为从C带到C++中的编程恶习。

More Effective C++
Item 6: Distinguish between prefix and postfix forms of increment and decrement operators.

对C++中的前/后自增/减操作符以及因C++的重载对他们所引发的效率问题有详细的讲解。以下是一部分内容:

If you're the kind who worries about efficiency, you probably broke into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