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在与汉族的融合中,采取了那些措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1:31:09
大家帮帮忙,告诉我好吗?

好的。

第一,民族的某些习惯。比如——发型。西夏党项族有秃发习俗,西夏党项族东进以后,受汉族习俗的影响,学习汉人结发。李元昊上台后,第一道命令就是秃发令,推行党项族的传统发式,全国统一秃发,从他自己开始,如果谁不秃发,就要严惩。出土的西夏瓷人头像反映西夏秃发的社会习俗。

第二,文化,尤其是文字。西夏文字是党项族劳动人民在长期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接受了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采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创制而成的。元昊称帝时,令野利任荣造番书,不过是把民间流传的西夏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归纳和演绎。并用法律的形式予以公布和推行。西夏文公布以后,汉文并没有因此而废弃。大量的事物表明,不仅劳动人民,就是在统治阶级中,也往往两种文字同时并用,汉文在西夏文化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番汉合时掌中珠〉为西夏乾佑庚戍二十一年(公元1190年)党项人骨勒茂才所著,它是一部汉文和西夏文对音的字典。作者在本书的自序中说,这本书供西夏人学汉文、汉人学西夏文用,以达到互通语言,增进党项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全书按内容分为天、地、人三大类,每类又分成列,每列四行。右数第一行为西夏字的汉字注音,第二行为西夏本字,第三行为西夏字的汉文意义,第四行则为释意汉字的西夏对音。这部字书,为党项族和汉族人民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提供了方便。此外,又有名为〈杂字〉的书,收集的字分类排列,有天、地、人三大部,以下再分小类,如男子衣服、妇女服饰、树木、蔬菜、草、五谷、西夏姓氏、器具等。解释字义用小字,并注明其汉字,如西夏字“琵琶”下注曰“汉名琵琶”。可能是作为启蒙教育的杂字课本。

西夏并没有融合到汉族。他们不断的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首先是发型。西夏头目元昊不仅让党项人剃发,还让中国人剃发。
其次是文字。西夏人不使用中国字,必须用他们创造的党项文字。
再有就是宗教信仰。西夏人信仰喇嘛教,反对儒家学说。
在蒙古扩张的时候,大部分西夏人被杀死。西夏王自己也被蒙古在祖庙里活体放血而死。

西夏在与汉族的融合中,采取了那些措施 南北朝时的羯族人到底融合到汉族中了吗,有说该族人是白种人啊!融合到汉族中,汉族现在是金发碧眼了? 汉族究竟融合了多少民族 在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中国文化导论》简答题: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士大夫在民族融合中有何作用? 怎样在photoshop中融合背景与素材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影响的结果 都说汉族里融入了众多的古代少数民族, 那相反来说,古代汉族是否也有部分融入了现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 美国品牌文化在中国的冲突与融合 古代哪些文人的游记中提到了景色与人的天人合一?或是人与自然相融合这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