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蓖箕巷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2:17:13
要附图

蓖箕巷的由来

清朝辰光,大运河由西向东,从常州城的西门、南门到东门。绕城而过。近城的沿河西岸。自然而然便形成了热闹的街市。老西门旁边有个大水关,大水关里面是城里的内河,大水关外面便是大运河。这里有一座高大的石拱桥——新桥,再往西就是怀德桥。新桥到怀德桥这一段大运河的北岸沿河滩,那时已经是非常热闹的花市街了。花市街在乾隆年间改名为蓖箕巷。
蓖箕巷的古建筑

毗陵驿
蓖箕巷口有一个高大牌坊,上书三个红色大字“大码头”,顾名思义,这里就是大码头所在地。从明朝正德十四年起,毗陵驿就设于此巷。毗陵驿又称皇华馆,因此大码头旁也就有了皇华亭,亭内有一碑刻毗陵驿,由大书法家武中奇先生所书。
文亨桥
文亨阁旁的古桥,他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在清乾隆三十三年时重新修建。每当皓月当空,清风徐来的夜晚,宝镜高悬,清辉四溢,俯视桥下,微波荡漾,象要把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冲涤穿桥而去。所以“文亨穿月”就成了常州西郊八景之一。
文亨阁
巷尾那临水楼阁称为近水阁,因其东有文亨桥,所以以前也曾叫“文亨阁”。因为常州文气很盛,因此客船一到这时就好象就入人文之都,拒说乾隆也曾登上此阁。如今她已是市民们消遣的好去处,楼内可品茶,更可欣赏苏州抨弹和常州滩簧,还可吃到好多小吃,隔窗可见枕河古屋和往来窗帆,真如仙境!

篦梁灯火
从“老卜恒顺梳篦店”出来,大家看到的是“篦梁灯火”双檐牌楼。篦梁灯火是常州古时西郊八景之一。相传在明代,常州西门和南门一带几乎家家户户世世代代从事梳篦生产。从事者成千上万。清乾隆年间《常州赋》即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载。慕名前来常州购买梳篦的人络绎不绝,就连反映明朝断案的著名昆剧《十五贯》也是以熊友兰从苏州携带十五贯钱来常州买梳篦为主经线索来展开的。特别是毗陵译一带,生意特别兴隆,而且夜晚人流不息买卖不断。当时古巷的店面都是骑楼式建筑,挑梁伸出巷道,梁下挂着一盏宫灯,落日西斜时,家家户户灯光闪耀。灯火常常彻夜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