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菩萨戒本》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4:22:00

  你所说的可能是《梵网经菩萨戒本疏》,那是对鸠摩罗什所翻译的《梵网经》所作的注疏。对於这两种著作的介绍如下:

  梵网经(Brahmajala-sutra):佛教大乘戒律书。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秦鸠摩罗什译。上下2卷。
  内容 上卷叙述释迦牟尼从第四禅擎接大众到莲华台藏世界见卢舍那佛,问一切众生以何因缘得成菩萨十地之道,所得果是何等相,以及卢舍那佛为说菩萨修道阶位四十法门。下卷述说释迦牟尼受教已,示现、降生、出家、成道、十处说法,于摩醯首罗天王宫,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佛教门亦复如是;又释迦牟尼从天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复述卢舍那佛初发心时常所诵的一切大乘戒,即“杀”等十重戒和“不敬师友”等四十八轻戒。最后以“明人忍慧强”等十四颂显示受持此法能获五种利,以劝说流通。中国向来重视诵习下卷说菩萨戒相部分,称《梵网菩萨戒本》或《梵网菩萨戒经》。
  传译 此经现存诸本,皆署名鸠摩罗什译。但《出三藏记集》卷二译经条及卷十四罗什传等,均未举此经。隋法经等撰《众经目录》第五,在“众律疑惑”条下载有《梵网经》2卷,但说“诸家旧录多入疑品,右一戒经,依旧附疑”。可见在隋代以前,此经已编入疑品。且《丽本序》说此经梵文有112卷(一作120卷),似亦可疑。据近代学者研究,该经上卷所说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及十地的阶位,继承了《仁王般若经》五忍四十一位之说;下卷所说十重禁,乃综合了《菩萨地持经》中第五“方便处戒名”和《优婆塞戒经》第三“受戒品”以及《菩萨善戒经》所出“诸波罗夷”等说法。同时,该经菩萨轻戒第四十七戒指责国王百官明作制法,立统官制众,使安籍记僧,似为针对中国北魏时立僧统以籍僧的僧尼制度和国王的态度而言,印度初无其事。轻戒第十戒有不得蓄一切刀杖弓箭牟斧战斗之具及恶罗网杀生之器;第十一戒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会合、兴师相仗杀无量众生;第十二戒不应故贩卖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木盛死之具;以及第三十二戒不得贩卖刀杖弓箭、蓄轻秤小斗、因官形势取人财物等,似也反映了对南北朝时代僧侣非法行为的不满。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此经不是印度梵文的翻译,而是南北朝时中国僧人所编纂。
  流传 过去相传梁慧皎曾撰《梵网戒义疏》,此经的流传曾被认为始于梁代。但近时从敦煌发现有